以色列空军突然发动代号为“狮子的力量”的军事行动实盘杠杆平台,对伊朗进行了大规模空袭。 据以军公布的最新战报,已袭击了150个目标,总共400多个设施,包括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设施。另外,这次行动还除掉了伊朗20多名高级将领和9名科学家。 其中最关键的战果是伊斯法罕基地将铀转化为金属的实验室,这是制造核武器的最后阶段之一。以军评估,实验室被摧毁将导致伊朗的核计划被推迟数年,从而缓解了对自身的威胁。 从表面上看,以色列的这次袭击似乎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伊朗的核计划造成了沉重打击,甚至让人觉得伊朗可能会因此而被迫同意签署核协议。但实际上,最大的赢家并非以色列,也不是美国,而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 霸权之困:护翼盟友的战略反噬 先来说说美国。伊朗是否拥有核武器,并不能威胁美国的核心安全。毕竟,伊朗的实力还远不足以攻击美国本土。比如朝鲜拥有核武器,美国最后也还是不了了之。 美国一直要求伊朗签署核协议,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盟友,维持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特朗普对待伊朗核问题的态度相对较为平和,更倾向于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此前美国媒体也报道,他多次劝内塔尼亚胡不要动武。 然而,以色列对伊朗的这次袭击,却让美国陷入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袭击发生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和使馆瞬间成了潜在的攻击目标。伊朗一直称,美国参与了这次袭击,要对其进行报复。
伊朗在中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完全有可能指使该地区的什叶派武装对美国进行打击报复。去年,巴以冲突严重时,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多个基地就遭到袭击。但对方打完就跑,连人都找不到,美国想报复也没办法发力,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而且,这次袭击还直接导致了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在袭击发生的第一天,布伦特原油价格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上涨了12.2%,飙升至每桶77.77美元;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同样猛涨12.6%,达到每桶76.61美元。 要是事态进一步升级,伊朗一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那国际油价必将迎来一轮疯狂的飙升。美国此前好不容易才让通胀有所回落,如今这一涨,通胀极有可能重新抬头。再加上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很可能会陷入滞胀的困境。 所以,从综合角度来看,对伊朗动武这件事,对于美国而言,弊大于利。
荆棘王冠:胜利者的战争诅咒 再看看以色列。以色列此次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自身所面临的核威胁。但他们也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自己也因此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如果这场冲突得不到妥善解决实盘杠杆平台,以色列必将长时间遭到伊朗的报复。 伊朗虽然被以色列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不能否认其导弹技术还是很强,足以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目前,伊朗已经进行了一轮报复,发射了将近200枚导弹,造成以色列3人死亡、70多人受伤。伊朗这次损失如此惨重,第一波攻击恐怕只是开胃菜,后续应该还有重大行动。 甚至,打以色列都不需要伊朗亲自动手,比如胡塞武装就时不时向以色列发射几枚导弹。长期处于这样的报复威胁之下,以色列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还是国家安全,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所以,以色列看似取得了一时的“胜利”,实则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古人说,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任何把自己卷入战争的行为都难以被称为赢家。 那么,这场袭击的最大赢家究竟是谁呢?答案或许会让很多人意想不到,那就是不怎么起眼的沙特。
千年棋局:逊尼与什叶的帝国角力 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者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中,对沙特和伊朗的矛盾有着深刻的剖析。 首先,从宗教上看,沙特属于逊尼派,而伊朗属于什叶派,这两个派别围绕王权与神权之争已经进行了上千年的斗争,都想要对方归顺自己的体制。霍梅尼曾公开谴责沙特王室“渎神”,沙特则视伊朗政体为“异端”。 受伊朗伊斯兰革命示范效应以及伊朗“输出革命”的双重影响,海湾各国什叶派的抗议活动日趋活跃,并得到伊朗的支持。1979年,沙特什叶派抗议沙特王室的示威活动引发严重的暴力冲突和骚乱(也称“东方省起义”)。这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其次,从地缘政治上看。2003年美国把萨达姆赶下台,某种程度上看算是战略失误,这彻底打破了中东地区的平衡。原本萨达姆与伊朗斗,美国能坐收渔翁之利。萨达姆下台后,伊拉克的什叶派逐渐控制政府,并改善了与伊朗的关系。
加上奥巴马时期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使得伊朗通过伊拉克为跳板向外发展,势力延伸到黎巴嫩,构建起了“抵抗之弧”。并且在阿拉伯半岛扶持了胡塞武装,直接威胁沙特的安全。为此,沙特领导中东的一些逊尼派国家直接与胡塞武装开战。这也使沙特和伊朗产生了新的矛盾。 最后,从现实利益看。沙特和伊朗都是产油大国,俗话说同行是冤家,竞争难以避免。沙特凭借巨大储量和低开采成本,倾向“保份额抑油价”;伊朗因长期受制裁急需增产增收,主张“限产提价”。2015年伊核协议后伊朗解禁增产,沙特立即扩产压价,引发油价暴跌。 萨达姆被推翻后,沙特俨然成了中东地区的逊尼派老大,而伊朗毫无疑问是什叶派老大。双方都渴望在中东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在诸多事务上针锋相对,这使得双方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最近几年,在中国的调解下,沙特才与伊朗恢复了关系,但双方也只是表面上维持友好,鉴于上述矛盾,斗争必然长期存在。
无声加冕:地缘变局中的最终赢家 假设伊朗拥有核武器,不仅能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同样会冲击沙特在中东的地位。如今,伊朗因为以色列的袭击而遭受重创,沙特所面临的压力自然大大减轻。 一直以来,伊朗都是沙特在中东地区的强劲对手。沙特虽然有钱,但好日子过惯了,战斗力严重下降,伊朗的强大让沙特在地区事务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现在伊朗的核计划受阻,军事力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沙特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优势无疑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而且,国际油价的上涨对于沙特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沙特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出口国,油价上涨直接意味着其石油出口收入将大幅增加。尤其是,如果接下来冲突升级,伊朗真的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油价必然会继续飙升。
沙特不仅可以通过红海沿海的港口以及阿曼湾继续出口石油,还拥有可以直接输往地中海的管道。相比之下,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对其他海湾产油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沙特的影响,而沙特却能在这场危机中坐收渔翁之利,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看似是一场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军事行动,但背后的影响却波及到了整个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和以色列在这场袭击中并没有捞到太多好处,反而陷入了诸多麻烦之中。 而沙特,则在这场风波中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无论是地缘政治压力的减轻,还是经济利益的获取,都让沙特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广升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